QQ截圖20160316110612.jpg (294.6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6-3-16 11:07 上傳
1894年由九江工部書信局發(fā)行的“小孤山圖”郵票距今已有118年的歷史,50枚連張的整版票極其罕見,如今價(jià)值不菲。
1894年,素有“江上蓬萊”之稱的安徽宿松小孤山被搬上了郵票,成為晚清珍郵中最具神話色彩的一枚。
1840年鴉片戰(zhàn)爭以后,帝國主義列強(qiáng)憑借《南京條約》、《天津條約》、《北京條約》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徹底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。1842年繼英國之后,法國、美國、俄國、日本、德國也蜂擁而入,紛紛在中國設(shè)立租界,劃分勢力范圍,并在當(dāng)?shù)卦O(shè)置帶有殖民地色彩的商埠郵局——書信館。這些書信館不受清政府的管轄,其發(fā)行的郵票大多供外國人使用、收藏,其中很多郵票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地方特色。九江是在185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的《中英天津條約》后設(shè)為通商口岸的。神話色彩濃郁的小孤山郵票就誕生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。
QQ截圖20160316110604.jpg (197.5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6-3-16 11:07 上傳
具有諸多美麗傳說和歷史故事的小孤山被九江當(dāng)局選作郵票主圖當(dāng)然是受之無愧的。而就在這枚郵票發(fā)行3年后,1897年清政府便開始創(chuàng)辦國家郵政,勒令各地由殖民者開辦的書信館“停業(yè)整頓”,商埠郵票亦被逐步取締,使中國的郵政事業(yè)逐步走向正軌。
|